中新网·兵团
中新网首页|安徽|北京|上海|重庆|福建|甘肃|贵州|广东|广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江苏|江西|吉林|辽宁|内蒙古|宁夏|青海|山东|山西|陕西|黑龙江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团|云南|浙江
我们的微信

一等奖征文展示:《丝路桑梓行》《阿拉尔印象》

2022-10-29 14:12:02 来源:中新网兵团
 字号:

丝 路 桑 梓 行

第十批第一期台州援疆教师 包晓军

  “有没有一种爱,不叫人流泪,有没有一种情,永不觉得累,有没有一种缘,来生还相遇,有没有一种思念,永不疲惫…… 。”接到上级部门“援疆回头看”的邀请函,虽因俗事缠身无法成行,但心已登机,盘旋在梦里萦怀的阿拉尔上空。为何钟情阿拉尔这片土地,只因四年前,作为“万支计划”的成员,我们夫妻西行三年……

淘 玉 记

  “登昆仑兮食玉英,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。”和田美玉令人神往,忙过了万事难的开头,工会组织我们参观塔河源。玉石产自上游的和田河,会不会发洪水时冲点下来?我冲到河滩,捡了好多石头到办公室,想请人品鉴。前来问作业的学生,问清缘由后,捂着嘴发笑,信息随之扩散到教室,更是哄堂大笑,“淘宝梦”就这样被笑没了。

  看到了我的失落,学生们殷勤前来“套近乎”,有带着小跟班,光明正大来的;有事无事瞄一下就走的,都想“巴结”下我们台州新老师。我爱人低血糖,偶尔在桌上放几块糖,半个月吃下来,有点纳闷,这糖怎么不减反增?直至一天,看到一位女生,慌里慌张地从她办公室跑出去,才真相大白。原来这位同学知道情况后,从网上买了同款式的糖,每天起早偷偷地在她的桌子上放两三颗。看着她那淳真的脸蛋,我们的心甜化了!

  红色基因代代传,我们以三五九旅精神为主题,制作了一个课例,从舞蹈到故事,一切按设计的程序进行。但到最后,一位叫轩轩的男生站起来说:老师,屯垦纪念馆对你来说是历史、是景点,但对我来说,是我的家,躺着的是爷爷、外公,当年他们笑着给我讲故事,今天我再想起却哭了。我的亲人为边疆发展做了贡献,但比起你们沿海,还是落后了,我很愧疚。全场默然,泪光盈盈,沉浸在这家国情、乡土爱里。言语能表达爱,但内心的大爱,由于一些功利的因素,很多人无奈雪藏,此时此景下,才得以坦诚。

  2020年2月,援期结束,学生和家长对我们很是不舍。后来组织上批准我们继续援疆,很多学生哭着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长,还有家长专门跑到我家,就这么站着,看着我们吃完饭才离开。援疆,得到认同,他们已经把我们看成家里人。

  “玉石之美,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;不挠而折,勇之方也”。我们也不舍离开,因为这里有最美的“玉石”——那些温润有方的学生。玉在山而草木润,贫瘠的沙漠,有了他们,才显生机和希望;漫长的丝路,有了他们,才充满吸引力。一块块“玉石”,用情修饰,以德化之,更能溢彩流光,还有什么比这个工作更珍贵、更有成就感?

拔 桑 子

  “包老师,一起去拔桑子!”级长陈萍发出邀请,九十年代她只身到新疆,已有两个孩子,高高瘦瘦,温柔的脸上带着笑。这位文文弱弱的“川妹子”,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,有时早上带几个馍馍,刚想吃,一个任务过来,忙到午后又赶着上课,到傍晚才看到馍馍还在。

  “拔桑子”是指摘桑葚,春夏之交,还是漫天沙尘,红红白白的桑葚,悄然挂满枝头。民族兄弟喜种桑树在房前屋后,有的都长成了参天大树。一行人来到老朋友莫合买提家,他简单招待下,就开拖拉机出去农忙了。哪怕不是熟人,叫声“阿达西”,其他人也会带你到自家的桑树下,任你采摘,那种白白的、胖胖的桑葚,入口即化,甜到肠胃深处。

  偶尔跟维吾尔族老乡一起,在桑树下烧烤,红柳烤肉的香味,让你全身打了一个哆嗦。小孩放学归来,发个小面包,就会乖乖地给你跳个舞,白白的脸蛋上,沾着桑葚的污痕,忍不住想抱一下,他们不好意思地躲开,又带来更多的同伴围观,然后推荐你去摘下一家桑葚。一帮娃娃,叽叽喳喳,拉着你的腿、牵着你的手,帮你“拔桑子”,劳作归来的老乡,笑嘻嘻地在边上看热闹。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的和谐,落户在“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”的平凡世界里。

  桑树有“中华圣树”之称,耐寒耐热,耐旱耐盐碱,根须深度可达10米,其叶、果均有较高和独特的经济价值,用树干做成的乐器都塔尔、萨塔尔,音色动人。印象中,桑树本长于南方的,为何在西北落户?传说中原的公主远嫁和阗,将蚕种和桑籽,藏于嫁妆带过来的。史载张骞凿空西域,丝绸之路开通后,蚕桑就引进到新疆。

  “新栽杨柳三千里,引得春风度玉关。”左宗棠在新疆,种的最多的却是桑树,因为他有一个“衣被天下”的新疆梦——“移浙之桑种于西城,亦开辟奇谈,古今美利”。“带桑秧、蚕种及蚕具,前来教民栽桑、接枝、压条、巢丝等制造诸法……”,当时的新疆丝织品,已能与苏杭的丝绸比肩,远销欧美。据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选辑》记载,六十年代王震将军,赴上海组织10万知青,大规模地在南疆垦荒植桑,发展蚕桑业。

  都说最好的风景在路上,但让人驻足留停,把路途变为目的地之一,须有桑梓心、家国情去经营,百十代的人,几千年的情意,将这万里丝路,塑造成温馨和谐、持续发展之路。斯人已去,随着经济结构调整,南疆的蚕桑业没有继续,但留下的桑树依然枝繁叶茂。看到最近十年引进和援建的各种棉纺企业,我们没有惋惜失去的,反而是欣慰得到的。前方星辰大海,创造创新,更新换代,才能彰显丝路博大和流长。

军 垦 城

  一直以为阿拉尔是民族风情,载歌载舞,漫漫黄沙下乱纷纷的地窝子。然而,现实刷新认知,城市整齐划一,网格状的街道,四车道起步,“双套”辅道,绿化带简直就是小树林。宽敞的停车场前,并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,但都是很新的五六层建筑,虽不奢华但简洁干净,矗立起风格独特的军垦城。在阿拉尔散步,路阔灯亮,很少干扰,对于害怕拥挤嘈杂的人群,这绝对是个好享受好去处。当你觉得冷清寂寞,耳边的南腔北调,鼻中的东西菜香,又把你拉回到繁华的市井生活。

  春天的榆树、海棠,花团锦簇,沿着笔直的街道,延伸至视野的尽头。秋季的桑叶、胡杨,红黄染尽天际,成串果实压弯梨树枣树枝头。摘一颗路边的小苹果,酸酸甜甜带清香,此时,你无暇回味,因为处处瓜果飘香。晚上胡杨河公园的灯光熠熠生辉,豫剧、秦腔轮番登场,麦西来甫和排舞随之跳起来。丝路的繁华,呈现包容而多彩。

  十多年来,宏观战略下的各族同胞,让这里一切都欣欣然:脚手架在沙尘“白日”下林立,路网延伸之目力无所及;走进援建的学校和单位,建设布局和设施的现代化,让你想不到,此地处于中国地图左上边缘。四年前,学校的路边还有棉花田,离开才一年,机场开、火车通,万里关山一日达。

  当地人作风硬朗,讲义气,重感情,生活尽兴,工作尽心,既有西北人的豪爽,又留存部队的作风。终究不是江南的青山绿水,进疆后我们有种孤独感,认识不久的同事张波,突然相邀,席间,他谈起家世,祖籍浙江,父亲这一代来此定居。“你们不远万里来支援,我向你们致敬。”请客的原因就这么简单,朋友缘分,不需要等待。十霜客居,他乡已是故乡,谁说故乡非要出生地?我的地盘我做主,在行旅中也能变动和定格。

  历史照亮未来,征程未有穷期。从井冈山到天山,三五九旅后人,在新的故乡,繁衍生息,长传千年民族魂魄。他们像桑树,因缘入疆,扎根沙土,融进戈壁,只要点滴墒情,即可成活成长,遏制风沙,形成一道道绿色的屏障,守护着这玉石明珠。

  丝路上没有看客,我们都是赶路人,盛世华年,好梦在前,赶他个天时地利与人和!个人荣辱,皆为过往,“心在天山,身老沧州”的怨叹,只会给行旅带来疲惫。大爱无言,大音希声,情到家国,才能恒久。我愿做明月边的一颗小星,为戈壁上的行旅添些微光;我愿变为一阵长风,为沙丘下的玉石送点荫凉;我愿将我的思念,附身一根桑枝,生息于此,见证这丝路长旅。

阿 拉 尔 印 象

第十批第二期台州援疆教师 钱敏燕

  平原无垠,层峦叠嶂,大河波涛,雪山蓝天……梦中的风景终于在舷窗外变换不停,我的边疆行从梦中起飞。广袤而遥远的新疆离我越来越近,越来越清晰。阿拉尔是我一个做了好久而执着追求的梦。荒凉、落后还是繁华,它的一切,对于我来说如梦如幻,朦胧又新奇。

万物来诵,荒漠不荒

  新疆的天空亮得出奇、蓝得明媚,接近傍晚还晃得人睁不开眼睛。我不敢抬头直视,更不敢卸下一身的防晒装备。我早有耳闻,新疆毒辣的紫外线会让你的每一寸肌肤火辣、红肿,甚至黝黑。那一束光,热烈、大方、果敢,会照亮你的整个世界。

  阿拉尔给我的初印象除了热辣阳光,还有车道两边的白杨。初见它,高大挺秀的白杨迎道展臂,枝叶繁茂,绿意葱笼;风吹叶翻,忽隐忽现的光亮像跳跃在叶顶上的点点白花,摇曳在片片绿叶之间,光华灿烂。车子在前进,他们的身影一闪而过,犹如一个个钢铁般的战士目送我的远行。白杨平凡又极不平凡,在大漠边关抵御风沙,站稳脚跟,早已成了时代风骨之典范。他们第一次从我的教科书里走了出来,离我那么近,又与我擦肩而过。白杨的坚贞不屈一直鼓舞着我,我或许能成为白杨一样的战士站直身姿,迎接耀日寒月,抵御风霜雨雪,来之能战,战之能胜。

  此刻,我想起,在荒芜的戈壁滩,“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”是边疆建设者最铿锵有力的誓言。无数援疆人艰苦奋斗、坚守岗位的剪影,如戈壁雪莲花开,在泛黄的时间卷轴里,却依旧闪耀灼眼的光亮。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如一幅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。上海姑娘杨永青,一腔热血,告别繁华的家乡,写下血书,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。她和战友们一起,在沙漠上开垦绿洲,如胡杨般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风雨。“白衣圣人”吴登云医生为了一个烧伤的幼儿不惜从自己大小腿上取下13块皮肤。一心为病人,他在新疆一干就是36年……

  景随车动,塔克拉玛干沙漠亦愈来愈近了。它使我的阿拉尔初印象充满了奇幻而神秘的色彩。我刚听说这个名字的时候,总觉得拗口,因此一直记不住也念不好。如今陌生不再,念已缱绻——我愿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上万千沙中的一粒,日日夜夜守候着这片绿洲。在这荒漠中,我认识了“生而千年不死,死而千年不倒,倒而千年不朽”的胡杨树。胡杨是沙漠的守卫者,是一种当之无愧的英雄树。它是荒漠中的希望、信仰与力量。春日,绿意葱茏,熠熠生辉;秋日,片片黄叶,灿如金子。当你想停下脚步的时候,你要是驻足在胡杨林下,无论春夏还是秋冬,你总会鼓起勇气继续前行。

  阿拉尔的初印象解构且颠覆了我在江南对边疆的梦,原来阿拉尔的荒漠并不“荒”:沙漠豪情自成诗,白杨列道谓为友,胡杨四季生如歌。

共历春秋,花木不离

  多彩的阿拉尔印象浓墨重彩,为我援疆生活带来万千颜色。一条梧桐大道从驻地通向校门口。两边梧桐体形高大,身姿挺拔。初见阿拉尔的梧桐是在夏末秋初;秋风渐起,它仍幽绿成荫,洒下一片清凉。暮秋时节,它五彩纷呈,用黄色勾画一幅多情的秋色图。进入冬月,它傲然肃立,静谧幽深。叶子打蔫成卷,却仍在枝头高唱。江南早已鸟语花香、柳绿花红,而阿拉尔还是秋冬模样,时间似乎停止了流动,一切是那样的肃穆。我每天盼望着,寻找着,一颗小小的新绿都会带给我莫大的惊喜。终于有一日,风来,雨也来了。风雨交加,打蔫僵硬的梧桐叶卷萧萧落下,一条金色大道倏地展现在眼前。美哉壮哉,踩在上面沙沙作响,与叶共舞的瞬间,妙不可言。枯黄的梧桐叶谢幕身姿惊若天仙下凡,美丽极了。此刻,抬头,枝头已在春天漫步,星星点点的新绿曼妙摇曳。不过几日,满树新绿翩翩起舞,转眼间,一树翠色欲滴。阿拉尔的春天是跑着来的吗?梧桐早已蓄积着能量,等待这一刻的勃发。一夜之间,全城充满春的气息、欣欣向荣。大街两旁的景观树木陆续开花、长叶。大片的梨花白了,大片的杏花开了,大片的海棠绽放笑脸。阿拉尔的大街小巷成了花的海洋,花的世界,不是江南赛过江南。

  春天的阿拉尔绚烂多姿,但沙尘天气比较普遍,比起冬日稍显浮躁。小浮尘隔三差五,大浮尘也要来打扰一二。沙尘暴来临之际,浑浊的气息风云变幻间,压抑着城市上空。天空中千军万马的沙子像极脱缰的野马呼啸而来,又似无头苍蝇“嗡嗡嗡”横冲直撞。风沙所到之处,地动山摇,一片狼藉。树木像得了羊癫疯东倒西歪,弱不经风的落叶被几股旋风刮至高空,伞骨被折断,伞面被吹反。风卷沙,沙夹带着风,无孔不入,瞬间,你的头发干涩打结,眼鼻含沙。沙里还带着一股热浪和青草味,吃土的滋味便是如此。记得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境,我一回到驻地,急匆匆地全身换洗。再来几次,我也就习惯性拍打拍打。渐渐地,我也习以为常了。沙尘暴又有何所惧呢?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人征服它的脚步从未停歇。它遇到援疆人不也要望而却步,不也要收敛一下那样肆无忌惮的模样吗?

  阿拉尔的道路很宽阔。有一条路是我上班必经之路,我很喜欢。这条路很平凡,引以为傲的是路两边绿化带自动灌溉装置。天气干燥,雨天成为奢望。路边的景色常绿常新、更换不迭,这种技术功不可没。路旁玫瑰正当红时,一丛丛,一簇簇,挨挨挤挤很是热闹。浓郁的香气散发在空气中,随风阵阵袭来。深深吸一口气,你会陶醉在这片花海之中。谢了玫瑰,又红了牵牛。秋黄冬落,春花夏果。一路小景致,一路小欢喜。

  四季如画,万木皆情——我热爱阿拉尔的一草一木,一花一叶。

琴瑟以歌,弦歌不辍

  无疑,援疆一年,我们似乎已成为了一名战士。阿拉尔的奋发自强的印象意蕴让我一路行走,弦歌不辍。

  来到兵团——阿拉尔,我们成了一名新兵。当我们走进党校,穿上了迷彩服、戴上军帽走上了训练场时,“向左,向右、齐步走……”便是我们走出舒适圈,迎接新挑战的号令。我们头顶烈日,但一个也没有退缩。我们像是一群外出求学的学子,更像是穿越了时代,重回意气奋发的青年时代,身上充满了力量。岗前培训,任务多,时间紧,我们时常迎接不暇。但我们始终不忘“一脚踏进塔里木,终身誓为兵团人”的援疆情怀,从不忘记援疆人的殊荣。尽管我们累得直不起腰,累得眼皮打架,但这群老胳膊老腿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、担当使命的决心至死不渝,英姿飒爽的军姿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  三五九旅纪念馆让我与阿拉尔这座城市深度交流。三五九旅纪念馆是这座城市的红色精神命脉,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。一走进馆里,王震将军的诗就博人眼球。“生在井冈山,长在南泥湾。转战数万里,屯垦在天山。”这首诗凝练了农一师的光辉历程,是阿拉尔这座城市的红色根脉。这首诗与我有缘。我记得刚入疆即将要为孩子们上的开学第一课《平凡中闪光》的主题和这首诗特别契合。我临时修改了课件,用这首诗来导入新课。台州大陈岛的垦荒精神与阿拉尔三五九旅精神不谋而合。课堂上,我第一次将台州与阿拉尔联结起来,用平凡来见证不平凡,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,援疆的初心便是如此。

  从陌生到熟悉,我发现阿拉尔这座城市,红色基因的赓续无处不在。这一座城市,充满着台州人的气息,到处有我家乡的踪迹。每当看到“台州援建”这四个醒目的大字,我都会驻足凝视许久。台州援疆人的爱心种子播撒在阿拉尔市每个角落。美丽的阿拉尔,是台州援疆人的第二故乡,是台州援疆人永远的牵挂。援疆历史正是如椽大笔,挥斥方遒间,传承的是永不磨灭的精神火炬;笔走龙蛇里,是每个援疆人的奉献青春的意气飞扬。我的援疆情怀在党校萌芽,在军训中茁壮,更在一次次课堂中成长。也许阿拉尔的蓬勃生机与自强不息的印象底色,是台州援疆人和阿拉尔人民共同绘就的。我是否也是会能够成为阿拉尔奋发自强印象中一抹亮丽色彩?讲台三尺,粉笔三寸,尺寸间自有答案。

共同富裕,小城不小

  阿拉尔的印象价值旨归是共同富裕,其精神向度让小城不再小,人民生活充溢幸福快乐。阿拉尔北起天山南麓山地,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。它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万古荒原。它因天山雪水滋养,变成了一座“绿色岛屿”;它因数代人的屯垦戍边,如今被誉为“赛江南”。

  在阿拉尔的日子里,工作之余,我最喜欢到胡杨河公园走走,转上一圈要一小时左右,公园还真不小。它可与我家乡的灵湖公园相媲美了。胡杨河公园沿胡杨河两岸而建,是市民休憩、游玩的好地方,是市民安居乐业的代言人。夜晚的胡杨河公园更是热闹非凡。这里有市民们吹拉弹唱,那里也有商贩摆摊吆喝;这边有网红直播,那边也有市民们翩翩起舞;这儿有市民观景桥上驻足欣赏夜景,那儿也有市民塞着耳机边听音乐边散步……市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,小城活力四射,未来可期。

  市民的美好生活,是辛勤的阿拉尔人民真干真创的劳动创造,是纺织服装、绿色食品加工、精细石油化工等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。且看阿拉尔的经济技术开发区,热火朝天:纺织公司的织布车间,喷气式织布机开足马力,在轰隆隆中,布匹飞快涌出。再看碳素新材料车间,炼油副产品再回收,进行废物循环利用,“废物变宝贝,污染齐销迹”。阿拉尔的产业发展遵循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,为这座小城加快建设步伐,为人民未来富裕生活筑梦!

  小城不小,纳四方来客话发展。边疆不边,通万里航线共富裕。阿拉尔从荒凉、落后走向繁华,是不一样的魅力之城。每个援疆人有梦从“浙”起的勇气,更有心归“疆”土的豪情。我与阿拉尔相识于初秋,也将于暮冬暂别,愿在更美丽的春天与它相逢。

  (台州援疆)

(编辑:戚亚平)